- UID
- 599275
- 精华
- 0
- 帖子
- 15
- 最后登录
- 2014-11-26
- 注册时间
- 2014-4-10
观赏鱼 秀 才
鱼 苗
- 龙币
- 138
兑换福利
|
小结:a. 经细胞液体培养, 在藻菌共生环境下, EM 有效微生物能显著抑制衣藻、四尾栅裂藻和盘星藻的生长,培养7 d 时, 3种藻类生物量降低率分别达46.80%,99.07%和97.17%, 平均降低率达81.01%, 其效果明显高于有关单种群细菌的抑藻效果。EM 菌液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。b. 培养温度、培养时间、EM 投加量及培养基pH等因素对EM 抑制不同藻类生长影响程度各不相同。各因子影响强弱的方差分析结果为: 衣藻, 培养温度>EM 投加量> 培养时间> 培养基pH; 四尾栅裂藻, EM投加量> 培养基pH> 培养时间> 培养温度; 盘星藻,培养温度> 培养时间> EM 投加量> 培养基pH。c. 分析各因素影响EM 抑制3 种藻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认为, 培养温度30 e , 培养时间[ 5 d, EM 投加量( V( EM)BV( 源水) ) 为1B1 000~ 1B10 000, 培养基pH为610~ 810 等条件可作为EM 抑藻作用( 特别是对绿藻的抑制) 的适宜条件d. 分析EM 抑藻效果的变化规律认为, EM 微生
物与藻类细胞在共同竞争性生长过程中, 各自不同的生长、繁殖方式, 不同的生物代谢过程包括吸收、降解、转化、分泌等很可能是EM 与藻类互作过程及抑制作用发生的内在机制。进一步研究开展EM 及藻类生长、代谢的生理生化机制, 以及它们共生过程中生理生态关系等基础性工作十分必要。
参考文献:
[ 1 ] 李小平. 美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和治理[ J] . 自然杂志, 2003
[ 2 ] 袁峻峰. 中性柠檬酸菌对几种常见藻类生长的他感作用[ J] . 淡
水渔业, 1999, 29(4) : 12- 15.
[ 3 ] 潘立勇. 利用微生物消除故黄河藻类的初步研究[ J] . 环境科学
与技术, 2001, 3: 39- 41.
[ 4 ] 任翱. 应用微生物组合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[ J ] . 上海
环境科技, 1999, 18( 5) : 25- 29.
[ 5 ] 比嘉照夫. EM 环境革命) ) ) EM 情报大百科[M] . 东京: 综合Æ«
Å À 株式会社, 1995. 299- 348.
[ 6 ] 李维炯, 倪永珍. EM( 有效微生物群) 的研究与应用[ J] . 生态学杂
志, 1995, 14(5) : 58- 62.
[ 7 ] 王平, 李科林. 啤酒糟EM 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[ J] . 中南林学院
学报, 1999, ( 1) : 35- 38.
[ 8 ] 王平, 吴晓芙, 李科林, 等. 应用EM 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
究[ J] . 中南林学院学报, 2003, ( 2) : 52- 57.
[ 9 ] 李雪梅. 有效微生物群控制富营养化湖泊蓝藻的效应[ J ] . 中山
大学学报( 自科版) , 2000, 39( 1) : 81- 85.
[ 10] 章宗涉, 黄祥飞.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[M] 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
1991.
[ 11] 刘建康. 高级水生生物学[M] 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1999.
[ 12] 史绮. 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[ J] .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
报, 1999, 12(6) : 6- 11.
[ 13] 梁文懂, 米本年邦. 绿藻的光培养及其生长机理研究[ J] . 武汉冶
金科技大学学报( 自科版) , 1999, 22( 3) : 248- 251.
[ 14] 孟范平, 李桂芳, 李科林. 系统评价EM 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
应用效果[ J] .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, 1999, 12( 5) : 4- 7.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