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着纤毛虫病
病原:病原为累枝虫、后柱虫、短柱虫、筒形杯体虫和钟形虫。
症状:固着纤毛虫主要固着在鲶鱼体表及鳃上,严重时,病鱼身体消瘦发黑不吃食,反应迟钝。此病主要危害3~6厘米的鲶鱼苗种,流行于5~6月。
防治方法:
用浓度3毫克/升的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,或用0.6毫克/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。
鲶盘虫病
病原:为单殖吸虫亚纲、锚首虫科、似盘钩虫属中的种类。
症状:为病鱼摄食量减少,离群独游于水面,反应迟钝,呼吸急促,身体消瘦,体色发黑。肉眼检查可见病鱼鳃部肿胀,鳃丝粘液增多并附有污物。鲶盘虫主要寄生于鲶鱼鳃,也寄生于鲶鱼体表,主要危害7~10厘米的苗种,流行于5~7月。
防治方法:(1)用0.2~0.3毫克/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。 (2)用20毫克/升的高锰酸钾浸洗病鱼30分钟,或用3毫克/升的晶体敌百虫浸洗1小时。
绦虫病
病原:为华丽绦虫。
症状:病鱼解剖观察可见胃、肠内无食物,肠内有较多淡黄色粘液,绦虫即寄生在肠内。
防治方法:根据该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大口鲇苗种培育情况,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。
(1)投喂的水蚤要鲜而精,投喂前进行过滤、漂洗,除去杂质及大型甲壳类,并用0.03%的食盐水浸泡消毒,以减少或杀灭绦虫的中间寄主 (2)投喂水蚯蚓前用晶体敌百虫浸泡处理,也可降低鲶鱼苗绦虫的感染率。1千克蚯蚓/1克晶体敌百虫,浸泡到蚯蚓出现萎缩为止。 (3)发病鲶鱼用晶体敌百虫药饵(100千克饵料+60克晶体敌百虫)每天一次,连用3天。
甲壳动物病
病原:病原为中华蚤或锚头蚤或日本鲺。这三种甲壳动物病通常分别发生在池养大口鲇亲本上。
症状:症状是鱼在水面游动不安,不时竖起尾鳍。网捕发现鱼体表和鳃部寄生有上述寄生虫。
防治方法:用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,使池水成0.4~0.5毫克/升的浓度。
营养性鱼病
病原:病因为饵料原料单一,或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或饵料腐败霉变等。
症状:症状为病鱼肝肿大、发黄,多腹水,胆囊肿大,胆汁变黑,胰脏颜色变浅。流行于3~5月。
防治方法:喂新鲜杂鱼等动物性饵料;改进饵料配方,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用量。
|